今年“3•17”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与法》节目播出了“挡风玻璃能挡住危险吗”专题节目后,在汽车玻璃安装服务行业乃至整个汽车后市场行业,反响很大。一时间,人们纷纷谈论“原标玻璃”问题。
央视“3•17”报道中,记者以暗访“是不是原标玻璃”问题,在广州等地随机走访了8家汽车玻璃零售商,结果全是仿冒的“原标玻璃”。更为严重的是,央视记者后来在福建省三明市暗访的“一个上千平方米的仓库里,堆满了各式汽车玻璃”,“结果从这座楼里,仅一个品牌就查抄出500多片假冒伪劣汽车挡风玻璃”。由此,央视惊叹:汽车挡风玻璃市场冒牌横行,驾车安全暗藏隐患!(欲读此视频报道,请点击/News/spdb/244.html。欲知更多汽车玻璃市场混乱情景,请再点击/News/spdb/259.html和/News/spdb/237.html)
记者观看了这个节目后,对央视记者关注汽车玻璃零配市场,特别是在节目中明确告知世人“挡风玻璃、轮胎、刹车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三大基本配件”,顿时心生感激之情——因为至今国人对玻璃功能的认识仍普遍停留在透光、挡风、遮雨上,不知道它是汽车的一个重要安全装置;对央视记者不惧危险深入实地揭露汽车玻璃零配市场黑暗现象的勇气与胆量,更是十分敬佩的。我们认为,央视“3•17”节目揭露出的问题是真实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将其暴露于阳光之下,这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客气地说,这档节目只是停留在对“假冒伪劣汽车玻璃产品泛滥成灾”的表象描述上,欠缺对“根”的挖掘,欠缺对汽车玻璃消费者“如何办”的路径引导。本刊意欲利用身在汽车玻璃零配市场前沿,对其情况了解程度较之央视记者更为深入的优势,对此作进一步挖掘。
正如央视报道中所言,玻璃是汽车上的一个安全装置。这个装置要发挥安全作用,仅靠一块玻璃是远远不够的。构成汽车玻璃安全有三个要素:玻璃、粘胶和安装工。这三者缺一不可。我们认为,在目前市场极不规范的情况下,汽车玻璃消费者要追求的,不应该是“原标玻璃”,而应该是“原厂玻璃”;在追求汽车玻璃安全功能上,不应该单纯地追求玻璃产品,而应该重点放在安装服务是否专业和规范,即维修后的玻璃,是否“还原”了汽车玻璃应有的安全功能。否则,一味地追求“原标玻璃”,便是舍本求末,也会步入歧途。
“原标玻璃”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牵涉到汽车整车厂(包括4S店)和汽车玻璃零配经销商的进货渠道问题,牵涉到每个汽车玻璃生产企业和相对应的零配安装服务商的历史渊源、契约关系、情感程度等问题,也牵涉到目前中国车主对汽车玻璃的识别水平和判断能力问题。对此,非一言可以道尽,本文后面将尽力予以疏解,以帮助消费者在玻璃“丛林”中避开伤害,寻找到太阳的光辉。同时拷问整个行业:“原标玻璃”到底在哪里呢?“假冒伪劣汽车玻璃泛滥成灾”是个别商家的罪错,还是整个行业的责任?
[1] [2] [3] 下一页
|